联系微信:
zhikang161218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病例报告丨布格替尼强效抑制多发转移,为阿来替尼经治ALK阳性肺癌患者重启长生存之门

发布日期:2025-07-06 17:12:30   浏览量:3

如需购买请加微信:zhikang161218,备用号zhikang1218

病例报告丨布格替尼强效抑制多发转移,为阿来替尼经治ALK阳性肺癌患者重启长生存之门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重排是仅次于EGFR的第二大常见驱动基因突变,占所有NSCLC病例的3%~7%。依据2024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NSCLC诊疗指南》,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已成为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耐药是ALK阳性NSCLC靶向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当患者伴有高肿瘤负荷(如多发脑转移、肺内播散)及基础疾病(冠心病、慢性肝炎等)时,对于进展后治疗选择提出更高要求:高肿瘤负荷需强效缩瘤抑制转移,且需要兼顾安全性以实现足剂量足疗程治疗。


 


布格替尼凭借其独特的二甲基氧化磷结构,具有卓越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其高效缩瘤有助于强效抑制多发转移。此外布格替尼安全性良好,成为破解二线治疗困局的有力选择。本文报告一例65岁高龄ALK阳性肺腺癌患者(初诊IVB期伴双肺、脑多发转移),阿来替尼一线治疗17个月后进展(耐药机制不明,患者拒绝基因检测),经布格替尼单药治疗3个月达部分缓解(PR),二线无进展生存期(PFS)>14个月且持续缓解,印证其强效且持久的疾病控制作用,且安全性良好助力长期治疗的多维价值。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5岁女性病例



2022年10月6日,患者因“胸闷喘憋半月余”就诊于当地医院,经系列检查诊断为左肺腺癌(cT4N3M1c,ⅣB期;EML4-ALK融合),左肺门、双纵隔、右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转移;双肺多发转移;脑多发转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大三阳)。检查结果如下:


外院检查:


当地县医院CT: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占位并阻塞性肺不张;双肺多发结节灶,转移?双肺间质性炎症,癌性淋巴管炎不除外;纵隔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山东省立医院CT(2022-10-08):左肺下叶癌并远端阻塞性肺不张、双肺多发转移可能性大;左肺门、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可能性大;腰椎椎体高密度灶,转移不除外。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转移可能性大。双侧胸腔积液。


山东省立医院MR(2022-10-08):脑内多发转移瘤可能性大。


山东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右肺占位穿刺病理(2022-10-11):(右肺)查见腺癌,肿瘤细胞胞浆内见粘液,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腺癌。免疫组化:CgA(﹣)、CK(+)、CK5/6(少量细胞+)、CK7(+)、INSM1(-)、Ki-67(+20%)、NapsinA(+)、P40(-)、P63(个别细胞+)、Syn(-)、TTF﹣1(+)。特殊染色:AB-PAS(+)。


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9.69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6.80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18.40ng/ml,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以及核心抗体均为阳性。


本院检查:


全身骨扫描:未见转移。


脑MRI(会诊):脑内多发异常信号灶,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建议MR增强扫描。


胸腹盆增强CT(会诊):1.左肺下叶肺癌伴左肺阻塞性肺不张,双肺多发转移;左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左侧颈部及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稍大,考虑转移可能大,建议观察 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肺下叶局限性不张;左侧胸膜增厚,不除外转移,建议观察 3.胆囊结石。胆囊炎;4.右附件区类囊性低密度灶,囊肿不除外,建议结合MR随诊;5.腰椎密度不均,建议结合骨扫描检查。


(右肺穿刺)查见腺癌,肿瘤细胞胞浆内见粘液,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腺癌。


免疫组化:CgA(﹣)、 CK(+)、 CK5/6(少量细胞+)、 CK7(+)、  INSM1(-)、 Ki-67(+20%)、NapsinA(+)、 P40(-)、 P63(个别细胞+)、Syn(-)、TTF﹣1(+)。特殊染色:AB-PAS(+)。


一线:2022年11月17日至2024年4月23日口服阿来替尼,疗效评估达PR


患者于2022年11月17日开始口服阿来替尼600mg bid治疗。


2022年12月15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转移灶明显缩小、减少,纵膈淋巴结基本恢复正常,疗效评估达PR。脑MRI显示多发脑转移灶基本消失,颅内疗效评估达PR。



治疗期间,患者出现I度肌酸激酶和总胆固醇升高,但无明显症状,未作特殊处理。


至2024年4月23日,患者复查发现双肺转移灶复发。一线PFS为17个月。


二线:转换为布格替尼治疗


此时,患者拒绝复查脑MRI,且未行进一步基因检测(耐药机制不明)。给予布格替尼广谱抗耐药突变的特性以及J-ALTA等多项研究证据选择其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前7天90mg qd,此后180mg qd)。


2024年7月26日复查,双肺转移灶基本消失。疗效评估为PR。脑转移随访未见症状进展。



2025年4月2日复查,双肺转移灶控制良好,脑转移灶持续稳定。至今二线PFS达到14个月。



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血液学指标异常。




病例讨论:布格替尼强效缩瘤破解多发转移挑战,护航优质长生存




尽管ALK阳性NSCLC的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亟待突破的困境。ALK阳性NSCLC患者伴高肿瘤负荷(如多发脑转移、肺内播散)及基础疾病(冠心病、慢性肝炎等)时,需考虑个体化用药决策,此外对于老年患者人群的合理用药更值得关注。本文报告一例65岁女性患者(初诊IVB期,EML4-ALK融合阳性,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伴双肺及脑多发转移),阿来替尼一线治疗17个月后双肺转移复发且未行耐药基因检测,考虑到布格替尼对于常见耐药位点均有强效的抑制作用(图6)[8],经采用布格替尼单药治疗成功破局,印证其三重核心价值:




强效缩瘤持久获益:布格替尼深度缓解率达56%,完全缓解率达24%,具有强效缩瘤的作用特点[1,2]。对于本例患者,布格替尼单药治疗3个月达PR,二线PFS>14个月持续缓解。这与J-ALTA研究结果高度契合:布格替尼治疗阿来替尼进展后患者,中位PFS达7.3个月[3];而洛拉替尼在新一代ALK-TKIs经治患者中的全球II期研究中位PFS为5.5个月[9],中国II期研究中位PFS为5.6个月[10]。除布格替尼和洛拉替尼外,其他ALK-TKIs在阿来替尼经治患者中的II期研究数据尚缺,结合J-ALTA研究结果凸显出布格替尼在阿来替尼经治患者中可展现出强效且持久的疾病控制作用,具有更长的中位PFS获益。全球604例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佐证:阿来替尼耐药后序贯布格替尼的中位治疗时间达14.8个月[5]。此外,从经治患者后续的治疗选择出发,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布格替尼进展后序贯其他ALK-TKI的中位治疗时间仍达7.2-8.0个月[6],即使布格替尼耐药后仍有药可医。


高效控制颅内转移:脑转移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布格替尼卓越的血脑屏障穿透性为多发脑转移提供保障。本例患者治疗期间颅内病灶持续稳定。ALTA研究证实其基线脑转移患者的颅内ORR达67%,DCR达83%,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长达18.4个月[4],为高负荷脑转移患者提供了卓越的颅内控制能力。


优质生存安心护航:本例高龄患者接受治疗,且具有慢性乙肝基础疾病。布格替尼治疗过程中,全程未诱发血液学毒性或肝肾功能异常。ALTA-1L研究已证实,布格替尼安全性良好,对肝肾功能影响小,较少出现神经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及血脂异常,长期使用可耐受[7]。对于经治患者而言,布格替尼有助于足剂量足疗程用药,保证长期治疗获益。



结论




该病例充分证明布格替尼在破解阿来替尼耐药困局中的关键作用:对于伴多发转移、基础疾病复杂的老年患者,其强效缩瘤能力(3个月达PR)与持久疾病控制(PFS>14个月)可显著延长生存期,而卓越的安全性谱则保障了治疗的连续性。基于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优先推荐及扎实循证证据,布格替尼已成为ALK阳性NSCLC二线治疗的优选策略,为阿来替尼经治患者架设起通往长生存的坚实桥梁。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孟加拉药品代购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服务热线

zhikang161218

微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