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zhikang161218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ALK阳性肺腺癌患者的成功案例报告
约5%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存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对于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ALK抑制剂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为晚期肺癌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但研究证实其在ALK阳性肿瘤中的疗效有限。本文报道了1例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作为第8线治疗方案)并产生应答的ALK阳性肺腺癌罕见病例,以期为ALK阳性NSCLC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约5%的NSCLC患者存在ALK重排。与ALK阴性NSCLC患者相比,ALK阳性NSCLC患者更可能年龄较轻、不吸烟,且确诊时疾病分期更晚。在ALK阳性肺癌的化疗中,ALK抑制剂是一线治疗药物。ICIs的出现,为肺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然而,ALK阳性肺癌患者接受ICI单药治疗的应答率仅为0%~8%,因此ICI通常被认为对该类患者无效。针对ALK阳性肺癌,未接受过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患者接受ICI治疗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9个月;而接受过ALK-TKI治疗的患者接受ICI治疗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5个月,可见ICI对ALK阳性肺癌的疗效有限。
病例介绍
1例70岁男性患者因胸部阴影被转诊至我院。该患者有吸烟史,每日1包香烟,持续30年;既往有高血压及慢性肾病病史,无肺癌家族史。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1分,血液检查结果见表1。胸部X线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左下肺叶存在35mm大小的肿块影;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FDG-PET/CT)检测显示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且存在FDG摄取(最大标准化摄取值=7.1)。经支气管肺活检标本证实该患者为腺癌;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显示右侧颞叶存在脑转移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左下肺腺癌,临床分期为 cT2aN3M1b(IVA期)。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LK染色强阳性(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证实存在ALK重排;免疫染色(22C3克隆)结果显示95%的肿瘤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
患者初始接受一线阿来替尼治疗(600mg/日),临床症状改善并达到部分缓解(PR);但治疗14个月后,左下肺叶肿瘤增大。尽管后续继续接受布加替尼、卡铂联合培美曲塞、劳拉替尼、替吉奥、阿来替尼及多西他赛等药物治疗,肿瘤仍逐渐增大(图1)。胸部X线及CT显示左下肺叶肿块影增大至40mm(图2)。因此,采用帕博利珠单抗作为第8线治疗方案。
注:CBDCA+PEM=卡铂联合培美曲塞,TX=多西他赛,S-1=替吉奥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周期后,患者肿瘤缩小并达到PR(图3);治疗9个月后,患者仍维持PR状态。
讨论
本文报道1例罕见病例:ALK阳性肺腺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作为第8线治疗方案)后产生应答。文献回顾显示,目前已有4例关于ALK阳性肺癌对ICIs单药治疗产生应答的病例报告(详见表2)。在纳入的5例病例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仅2例为女性;多数病例存在吸烟史,且PD-L1表达水平较高。其中,3例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例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ICIs治疗后,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4 例患者达到PR。
与其他ALK阳性NSCLC患者相比,对ICIs治疗产生应答的ALK阳性NSCLC患者年龄约大10岁,且更可能有吸烟史;此外,这类患者接受ALK-TKI 治疗的PFS更短。尽管该类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较高,但目前普遍认为,ALK阳性肺癌中PD-L1表达水平升高与疗效无关。
综上,对ICIs治疗产生应答的ALK阳性肺癌患者具有以下特征:年龄较大、有吸烟史、初始ALK-TKI治疗的PFS较短。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医生至少应尝试一次ICIs治疗。
上一篇:芦可替尼(鲁索替尼)功效,版本大全,国外几百元?白斑白癜风与皮炎患者的新希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