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zhikang161218
巴瑞替尼—类风湿性关节炎,斑秃患者的福音 毛发再生 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肿胀 疗效分析 不再受关节炎、斑秃的困扰!
巴瑞替尼,全称巴瑞替尼片,是一种处方药物,主要成分为巴瑞替尼。它最初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帮助改善由该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果服用其他抗风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不耐受中度和重度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可以考虑遵医嘱更换为巴瑞替尼片进行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且容易发生进展的关节炎,非常疼痛。目前,TNF抑制剂是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疗法,但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无法从首次治疗中得到临床缓解。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大量患者无法维持药物的疗效。因此,这些患者急需一款创新药物来缓解病情,巴瑞替尼的上市正满足了患者的这一需求。
此外,巴瑞替尼也可以与甲氨嘌呤共同作用,或者与其他非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
适应症
1、对一种或多种TNF受体阻滞剂反应不足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人患者的治疗。
2、需要补充氧气、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ECMO)的住院成人的COVID-19(新冠病毒)治疗。
3、成人重度斑秃患者的治疗
作用说明
作为一种可逆的选择性酪氨酸蛋白激酶JAK1和JAK2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就是抑制炎性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对于治疗不佳或不耐受的中度和重度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巴瑞替尼片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此外,巴瑞替尼片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免疫系统对关节的攻击,进一步降低关节的炎症反应,改善关节的功能和灵活性。患者在服用巴瑞替尼片后,疼痛和炎症减轻,可以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作用机制
1. 消除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巴瑞替尼通过阻止γc家族细胞因子和受体的下游信号传导,并干扰Th17、Th1和Th2细胞的分化,来消除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毛囊上皮细胞的影响。这有助于减少细胞因子如IFN-γ的生成,后者能诱发毛囊进入和维持在休止期。通过这一机制,斑秃脱发区域的毛囊得以摆脱细胞因子对毛囊周期的压制性负面影响,从而进入生长期,促进毛发再生。
2. 直接作用于毛囊:巴瑞替尼还能直接作用于毛囊,促进生长期的发生,使毛囊生长期延长、血管增生,进一步促进毛发再生。
使用方法
1、类风湿性关节炎:推荐剂量为每日1次口服2mg,餐前餐后都可。
2、COVID-19(新冠病毒):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4mg,餐前餐后都可,持续14天或直到出院,以先发生者为准。
3、斑秃:推荐剂量是2mg,每天一次口服,餐前餐后都可。 如果对治疗的反应不充分,增加到每天一次4mg。对于几乎完全或完全的头皮脱发,睫毛或眉毛有或没有大量脱发的患者,考虑每天一次4mg治疗,伴餐前餐后都可。一旦患者对4mg的治疗产生了充分的反应,将剂量减少到2mg,每天一次。
不良反应
1. 心血管系统方面:可能引发直立性低血压,导致头晕目眩、视野模糊、昏厥等症状;心率加快,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可能症状加剧;血压升高,长期用药不当可能导致头痛、耳鸣、视觉障碍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等。
2. 诱发感染:使用巴瑞替尼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如结核感染、侵袭性的真菌感染(如肺孢子菌感染)等。
3. 诱发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尤其在已有肿瘤病史的患者中更易发生。
4. 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小板升高,增加血液高凝状态,进而可能形成血栓,如下肢静脉血栓等。
5. 肝功能异常:巴瑞替尼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引起肝功能异常。
6.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巴瑞替尼或其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等症状.
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此药,育龄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不建议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使用;对巴瑞替尼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 用药期间应避免快速站立,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3. 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感染症状,如有发热、寒战、咳嗽等应及时就医。
4. 医生可能会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检查,以监测血液问题和肝功能变化。
5. 使用巴瑞替尼时,应避免自行合用其他药物,如需使用其他药物,应事先咨询医生,以减少用药风险。